投资体系

1、投资理念:巴菲特价值投资
2、投资策略:以低于投资标的物价值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
3、选股标准:持续成长的垄断型企业
4、股 票 池: 持有股票/备选股票/持续跟踪股票
5、估值方式:股票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市净率(P/B,衡量银行股的好指标),市盈率,PEG
6、卖出标准:第一次买入时犯了一个错误;公司基本面已经发生恶化;股价已经超出他的内在价值很多;你已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这只股票在投资组合中占了太大的比例。
7、行业选择: 金融保险股/商务服务业/医药/零售消费/
8、企业分析方法:成长性(成长多快及来源)、收益性(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及现金流)、财务健康状况(财务杠杆)、风险、管理(报酬和绩效及管理者性格)

一年用364天精心選擇最好的公司,第二句,耐心地等待,等待價位到達,好股好價。—李剑
牛市不轻易言顶,熊市不轻易言底.顶和底只有一个,所以要耐心等待顶和底的出现。—林一
三不主义:不看大盘走势;不学技术分析;不做股价预测。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当分散。—李剑
在伯克希尔,我们采用两种方法来对付这个问题。第一,我们努力固守于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了解的公司……第二,亦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强调在我们的买人价格上留有安全边际。—巴菲特

上证指数成交量及成交金额
股票池每年数据

2009/5/15

解决问题的策略

帮助弄清问题的策略
 
  1. 阐明问题   2. 确认问题的关键点   3. 联想问题的相关过程及立场 4. 使用图表的方法画出问题    5. 建立问题的模型或者相关工序    6. 设想问题的所在,关键点    7. 模拟重演出问题的关键因素     8. 考虑特殊情况    9. 考虑极端情况    10. 转换角度    11. 考虑多种手段和方法
 
 帮助简化问题的策略
 
 1. 单一化问题  2. 一个一个解决问题   3. 重新定义问题
 
 帮助确定问题原因的策略
 
  1. 收集问题的相关信息    2. 将收集的信息整理集中在一起    3. 做好更坏打算的心理准备 4. 比较没有出现状况的环境    5. 考虑多种原因和影响    6. 考虑非线性作用
 
  通过外部援助定义并解决问题
 
  1. 询问他人,特别是专家    2. 将解答记录下来    3. 使用工具或技术    4. 理论应用     5. 应用科学的方法     6. 使用数学     7. 使用公式
 
  通过逻辑学来定义并解决问题
 
  1. 使用你所了解的知识来类推问题   2. 使用演绎法     3. 使用归纳法     4. 假设问题
 
  通过可能的方案开始解决问题
 
  1. 猜测,检验,校准   2. 反向思考
 
  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
 
  1. 估计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成本,收益   2. 单一化或多样化的执行   3. 执行最好的方案和收集可以达到此类效果的信息
 
  解决问题的理想状态
 
  1. 不要立即评估选择   2. 设定一个不    3. 避免干扰   4. 尝试新的方法     5. 设定时限
  6. 找个伙伴    7. 乐观的情绪和激励的心态     8. 设想问题是一次机遇和改变  9. 积极的思考   10. 适时休息    11. 坚持
 
  解决多项问题的策略
 
  1. 问题定位     2. 问题筛选   3.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2009/5/14

我的城堡和我投资的5+12+8+2法则

 沃伦•巴菲特(美)/文
 
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这个标准排除了90%的企业;我要看清这个企业10年的大方向。 
 
我怎么选股:
      
重心是“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
 
可口可乐公司于1919年上市,那时的价格是40美元左右。一年后,股价降了50%,只有19美元。看起来那是一场灾难。瓶装问题,糖料涨价,你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你觉得那不是一个合适的买入时机。一些年之后,又发生了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核武器竞赛等。总是有原因(让你不买)。如果你在一开始40块钱买了一股,然后你把派发的红利进行再投资(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一直到现在,那股可乐股票的价值是5000万。这个事实压倒了一切。如果你看对了生意模式,你就会赚很多钱。
 
切入点的时机是很难把握的。所以,如果我拥有的是一个绝佳的生意,我丝毫不会为某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它对未来一年的影响等等而担忧。当然,在过去的某些个时间段,政府施加了价格管制政策。企业因而不能涨价,即使最好的企业有时也会受影响,我们的See's Candy糖果不能在 12月26日涨价。但是,管制该发生的时候就会发生,它绝不会把一个杰出的企业蜕变成一个平庸的企业。政府是不可能永远实施管制政策的。
 
一个杰出的企业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会准确到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上。如果对“什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对“何时”大可不必过虑。 
 
我凭什么选股:
   
 给我10亿和10年
   
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这个标准排除了90%的企业。我想要的生意外面得有个城墙,居中是价值不菲的城堡,我要负责的、能干的人才来管理。
   
三十年前,柯达公司的城墙和可口可乐的城墙是一样难以逾越的。柯达向你保证你今天的照片,20年,50年后看起来仍是栩栩如生,这一点对你而言可能恰恰是最重要的。30年前的柯达就有那样的魅力,它占据了每个人的心。在地球上每个人的心里,它的那个小黄盒子都在说,柯达是最好的。那真是无价的。
   
现在的柯达已经不再独占人们的心。它的城墙变薄了,富士用各种手段缩小了差距。柯达让富士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一个一直以来由柯达独占的位置。于是在人们的印象里,富士变得和柯达平起平坐起来。
   
与之相反的是,可口可乐的城墙与30年前比,变得更宽了。你可能看不到城墙一天天的变化。但是,每次你看到可口可乐的工厂扩张到一个目前并不盈利,但20年后一定会的国家,它的城墙就加宽些。企业的城墙每天每年都在变,或厚或窄。10年后,你就会看到不同。
   
我给那些公司经理人的要求就是,让城墙更厚些,保护好它,拒竞争者于墙外。我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企业。那么这样的企业都在做什么生意呢?我要找到他们,就要从最简单的产品里找到那些(杰出的企业)。因为我没法预料到10年以后,甲骨文,莲花,或微软会发展成什么样。比尔?盖茨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生意人。微软现在所处的位置也很好。但是我还是对他们10年后的状况无从知晓。同样我对他们的竞争对手10年后的情形也一无所知。
   
虽然我不拥有口香糖的公司,但是我知道10年后他们的发展会怎样。互联网是不会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的,事实上,没什么能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会有很多的(口香糖)新产品不断进入试验期,一些以失败告终。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你给我10个亿,让我进入口香糖的生意,打开一个缺口,我无法做到。这就是我考量一个生意的基本原则。给我10个亿,我能对竞争对手有多少打击?给我100个亿,我对全世界的可口可乐的损失会有多大?我做不到,因为,他们的生意稳如磐石。给我些钱,让我去占领其他领域,我却总能找出办法把事情做到。
   
这样,我就能看清这个企业10年的大方向。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是不会买的。 
 
我的5项投资逻辑:
    1.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2.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4.最终决定股价的是实质价值。
    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 
 
我的12项投资要点:
    1.利用市场的愚蠢有规律的投资。
    2.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3.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4.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有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5.只投资未来收益高确定性企业。
    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10.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12.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我的8项投资标准:
    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2.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史。
    4.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5.财务稳键。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 
 
我的2项投资方式
    1.卡片打洞、终生持有,每年检查一次以下数字:A.初始的权益报酬率;B.营运毛利;C.负债水准;D.资本支出;E.现金流量。
    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使用 Google 阅读器订阅穿过记忆的河流
开始使用 Google 阅读器,轻松地与您喜爱的所有网站保持同步更新
 
 
 
 

股东大会马云演讲实录:阿里巴巴为什么赢得了客户?

股东大会马云演讲实录:阿里巴巴为什么赢得了客户?

穿过记忆的河流 作者:但斌

改革股东大会变透明:与中小企业交流经验、分享体会

去年我是第一次参加股东大会,一个客户代表说下次股东大会能不能分享一下做企业的经验。结束后,我就做了一个决定,我们必须改革股东大会,我碰上很多很多香港上市公司的老板,几乎每个老板都在抱怨股东大会很没意思,就是20分钟投投票然后就再见了。

这世界抱怨的人很多但采取行动的人很少,进行改革的人更少,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来采取行动改革股东大会,我们希望把阿里巴巴的股东大会改变成为全世界中小企业交流经验、分享体会、让股东更加透明的了解这家公司,投资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特别是我关注到美国人特别关注的投资,巴菲特在美国教大家怎么投钱,我希望阿里巴巴的股东大会能够跟大家分享怎么办企业、怎么聘请人、怎么分享人,在做企业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应付困难的,对这些内容做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股东大会做尝试,十年以后香港的股东大会和阿里巴巴的大会不仅为股东带来回报,更能带来创办的乐趣。

所以今年是第一次,我们刚刚开始,我希望通过十年的努力来改观香港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议程。十年以后我们也能够达到3万、5万甚至7万、8万、10万年轻的创业公司来分享经验。

这个会我期盼了一年,我觉得这个公司的创始人讲最真实的感受最重要,所以我主要是带着我去年做了哪些比较残酷的决定、为什么做这些残酷的决定、未来阿里巴巴整个集团要做些什么,也许这些经验对在座每个做企业的人有些思考、反思,希望这次股东大会也给大家带来一些振荡的回忆。

投资阿里最应看重的价值:永远贯彻客户第一

在座有很多阿里巴巴的客户和小的投资者,而且这些投资者相信都是从很小的企业做起,创业极其艰辛。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希望和信心。在阿里巴巴创业的时候,我们是1999年创业,2000年、2001年这前三年几乎没有一分钱收入,鼓励我们坚持下去的是我每天收到大量客户的感谢信,因为阿里巴巴找了新的客户,因为阿里巴巴有了希望和信心,这些信件支持我们走到了现在。

我今天跟大家要沟通的内容,我作为整个公司的创始人和CEO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了什么、我们这批人为了什么、这个公司为什么存在下去?这些问题我们这两年越来越清楚而且意志越来越坚定,在座做企业的人不断需要知道为什么办企业、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在座还有很多投资者,我要跟投资者分享你为什么投资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的价值是什么、这家公司为什么而存在、这家公司的经营哲学是什么,我想阿里巴巴永远是贯彻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个理念的公司。

上市的时候我讲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有一个投资者对我非常不理解,股东第三来上市干什么?我说这世界有很多股东第一的公司,你应该投那样的公司;但是这世界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坚信客户第一,因为我相信是客户给了我们钱,我们创造价值、我们对社会做出贡献、对社会做出贡献,我们让客户成长起来客户付我们钱,因为客户的钱使我们成长。股东的钱不是我们的收入,股东的钱是对我们的信任,所以我认为公司的目的是你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给你钱。但是员工是让这些目的变成这些变成现实的过程,没有员工的创新和辛勤的努力不可能有很好的收入。当然股东利益第三,股东利益是个结果,假如这家公司不挣钱,它不是慈善机构,它必须挣钱,如果一家公司不挣钱,那家公司是不道德也不负责任的,但一家公司为了挣钱而活着,我觉得这样的公司意义不是太大。

所以阿里巴巴不断在反思这样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我越来越坚信一点,这世界可以有很多比阿里巴巴更挣钱的公司,但是有更多公司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让很多的家庭和企业越来越成长,能对社会做出这样贡献的企业世界上并不多,阿里巴巴希望做一家我们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对无数中小企业、无数中小企业的家庭有贡献,同时加入阿里巴巴的年轻人因为阿里巴巴这个平台得到了成长,当然股东也有挣钱。我不反对钱,我希望十年以后阿里巴巴公司是全世界甚至全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但它不是我的目的,它只是我的结果。

所以阿里巴巴认为我们生存的目的是帮助无数的中小企业,因为我是从中小型企业起来的,我第一家公司5个人,我们借了2万块钱,我们多么的小心,因为一不小心明天就灭亡。阿里巴巴也是一样,18个人在一个房间里决定创办一家让全世界骄傲的中国人创办的公司,十年以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这个。我们坚守这个承诺,重要的是你说到做到。

什么是最伟大的公司?当然一家公司不挣钱是不道德、不负责任的公司,股东给你钱是让你创造价值、员工开心,同时有良好的回报。这是阿里巴巴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让我们走了十年,也会让我们走未来的十年。请大家今天离开这里的时候记住,你投资一家公司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很多分析师也好、华尔街的人也好说你们这个公司有点邪,是股东第三,我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股东第一的公司很多,你可以投那些公司,我就不相信全世界60亿或这么多股东中没有人愿意投资一家创造价值的公司。就像十年以前阿里巴巴刚成立,大家觉得阿里巴巴有点搞笑,员工讲价值观、使命感、帮助别人成长和服务,这太理想化了,我说我就不相信全中国13亿人找不到跟我们有同样理念的人,现在我们找了1.2万名。跨国公司有跨国公司帮他们,中小企业没人帮它们,我们就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我们想要创造更多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这是我开场跟大家讲的观点。

未来十年、二十年假如你发现阿里巴巴改变了这个宗旨,我们一定会反思把它改回来。

IPO疯狂时坚守使命:让120亿港元与股东分享

第二点,我想跟大家讲去年、前年我们做了哪几个比较艰难的决定。因为今天是企业运营的分享,因为你坚信了自己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以后,我相信你做任何决定既困难但是很乐观。2008年阿里巴巴上市路演到了纽约定价的时候,在纽约定阿里巴巴股票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决定,因为我们已经在纽约无底价认购达到1800亿美金,香港的认购有几千亿港币的锁定资金,那时候我们感觉这个股市出问题了,因为阿里巴巴总共只想融十几亿美金,怎么可能有几千亿美金的锁定资本,人们变得疯狂。在外部疯狂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所以当时我们觉得阿里巴巴的发行价可以定到20块钱以上,每增加1块钱我们至少可以拿到10亿港币的融资。投资银行问我们,你们别太过分,定22块-25块就差不多了,我们自己开会问我们愿意卖多少钱的股票,我们问我们的同事心里期望值是多少,他们说出来的时候大概估计11块、12块。现在我们卖多少钱呢?报20块钱是不丢脸的,因为太多人想买这个股票了。这个时候我们这些人做了非常沉重的决定,后来我们提出只卖13块。

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大家很吃惊,我们没碰上一家公司特别是中国公司原来把自己本来可以拿到的钱交给股东分享,但是我们问自己,别人疯狂了我们不能疯狂,别人认为你卖20块钱你千万不要以为能卖20块钱,要对股东负责,香港很多公司上市把价格拉的非常之高,最后让股东受到损失,最后我们决定13.5元。我们不增加钱我们愚蠢,因为毕竟我们也是企业,但是增加太多的钱真正卖20块、30块,我相信股东、香港股民有一天会骂我们,那一天确定是13.5块,我们的股东非常沉着,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价格是坚持了股东利益。13.5块后来涨到了将近40块钱,很多人就怪我,40块钱涨那么高当时只卖13.5块,很多人也怨阿里巴巴,我说40块钱好像是短短三天以内涨起来的,这三天以内阿里巴巴没有做任何事情,最后怪我们我觉得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标准,当36块、37块还要冲进这个股市的时候投机迹象已经非常之大了,后来从40块钱掉到3块钱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正确的决定股票反而掉的那么低。所以你会发现是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们自己在坚守,因为我相信阿里巴巴不止3、4块钱,阿里巴巴当时也不值40块钱,但是当市场疯狂的时候管理层、创始人以及所有的阿里巴巴员工要保持高度的冷静,我们这家公司要走到哪里去、要走到哪里,所以哪一天13.5块的时候做了困难的决定,但是个正确的决定。后来股票掉到3、4块钱的时候我心里很坦诚,我没有赚股东什么钱,这不是我们的错。所以我跟所有员工和股东讲忘掉股价,我们坚守对客户的承诺、对员工的承诺,我们承诺的不是股价,我们承诺的是业绩,我们承诺是帮助了多少客户。

我去年很坦诚,真的不难过。就像很多人说13.5块后悔了,当时定20块的时候可以多拿120亿港币进来,我一点不后悔,就像我今天不难过。因为人要坦诚,你只有真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的时候,做任何决定你是敢拍下去的,这是我2007年做的一个比较困难的决定。2008年我又做了两个困难的决定,2月份我们感觉不对,特别是我见到大批阿里巴巴的客户对我们说去年赚了很多钱,我说你的钱在哪儿挣来的?在股票上挣来的,你会发现做企业的人在股市上赚钱,在网上论坛上讲PE多少倍、什么是IPO,像那时候淘宝、支付很小,每个人跟我谈你们什么时候IPO,当这个世界上所有商人讨论IPO、讨论倍数和炒作的时候你知道已经走向了另外一个阶段,所以我们员工大会上说高度关注2008年。直到2008年2月份我们写出了"冬天的使命"这篇文章,我们相信世界经济会出现问题。

拥有150亿的"冬天痛苦":主动放弃利润、全力以赴帮助客户过冬

这篇文章我写的时候也很痛苦,为什么呢?我们感受到有问题,但我不能跟所有的中小企业写这封信,并不是担心冬天不来怎么办。后来我根据客户第一的原则,我们帮人家,我们有义务帮助人家过冬。我说不能给客户写信,那就给员工写信,这信一定会传出去的。传出去以后媒体开始炒,说阿里巴巴遇上冬天了、电子商务遇上冬天了,马云快不行了(笑)。发出这封信不是为了热闹,我们是真正客户第一。我认为做企业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要在乎你自己怎么看这个世界。就像我们每次季报出来,其实我觉得是蛮好的,但是别人拿出来说阿里巴巴掉了15%,而不是说阿里巴巴涨了40%多的客户。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如果一个人为了媒体而活着、为了脸面而活着,不是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你会活的非常之累。

那封信写出我们立刻采取了很大的行动,刚才卫哲已经介绍了,中国的供应商每个是6万块钱,我们决定立刻把阿里巴巴的利润降低,那时候我刚好看了一部电影《赤壁》,我看了以后很有感悟,当时的刘备把荆州的老百姓往前面赶,张飞跟他说再弄下去就要死人的,我们自己逃的话就逃掉了,干嘛还要管老百姓。刘备说"这些老百姓信任我们,假如我们自己逃了没管老百姓,那创造这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看了电影的这句话我感受很深,阿里巴巴过冬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拥有150亿的现金,再穷阿里巴巴都会收支平衡,但如果阿里巴巴的创业企业失败了那要阿里巴巴干什么,冬天过去了我们活下来企业都死光了。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个该花钱的时候,所以不是阿里巴巴挣多少钱、不是从每个客户身上赚多少钱,而是能够帮助更多的客户用电子商务度过危机。我觉得这个困难挺难的,直到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开董事会杨致远他们说你们怎么没有跟我们讲,我说跟你们讲也没有用啊。把产品从6万调整到19800元利润大大降低,但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有19800元的产品他们就敢于尝试、敢于卖出去,大家知道产品价格调整争论非常之大,我相信绝大部分公司的情况是冬天来了怎么多赚一点钱过冬,90%的企业想怎么多赚一点钱出来。那时候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高层想的是如何帮助更多的企业,因为这个决定使我们毫不犹豫把产品调整到1.98万,迅速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当然有两个结果,一是这家公司亏损的一塌糊涂,我在阿里巴巴开会的时候说了这句话"明天一季度我们利润为零,不需要利润,全力以赴帮更多的中小企业。"大家问是真的吗,我说是真的,使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大家说干。

今天早上有位同事给我打电话说卫哲犯错误了,犯什么错误?没有按照我们规定的去办。我说怎么了?他说你不是说零利润,但还做出2.5亿的利润。实际上这不是玩笑,我们一季度没有利润,但我们帮助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始电子商务把产品卖出去,当时做这个决定是很痛苦的,有可能被股东、被中国人骂,但有可能会成功,所以为了客户第一我们做出了这个决定。

今天我想跟大家讲,我对一季度的业绩非常满意。为什么满意呢?我们少赚了5000万人民币的利润,但是帮助了5万家中小企业,5万家中小企业每家加入有10个人的话,50万人因此有了希望和信心,我们只少赚了5000万。假如每个公司只考虑一个季度的话,这个公司永远走不长,我们的使命无法达到。所以我去年做了一个比较难受的决定,我们的管理层说要不要降低利润,一季度我们可能真的没有利润,但是现在看来在经济这么难的情况下我们少赚了5000万,但帮助了那么多的客户,很多客户更感谢阿里巴巴,我们赢得了更多客户。

全世界都在降工资、裁员:阿里"逆势"厚待员工

第三个困难的决定是去年年终奖要不要发,员工第二,整个市场上这儿裁员了、那儿扣工资,如果今天阿里巴巴说裁员2000人、阿里巴巴说不发年终奖,我相信没有人反对我们,因为全世界都在降工资、都在裁员。这时候我们做出决定是要不要给他们发年终奖,这个年终奖是很多人期盼的,这个工资也是在冬天到来的时候你该不该对员工负责任。所以我认为2008年是阿里巴巴创办九年以来最成功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们躲过了金融风暴,这一年我们做了全面的准备做了大量的调整,员工做了大量的改造自己的产品,一切都很好,我们应该给员工年终奖,并且给优秀的员工加工资。我觉得对员工加工资不应该跟外部经济形势挂钩,他干的好你承诺过他的就应该给他加,但如果是外面经济形势非常好但他们干的不好也不能加,跟外部经济形势是没关系的,不能说今年经济形势、股票很好大家发点奖金吧,干的不好一点都没有。所以企业坚守承诺,你答应员工的事情就全力做好,除非公司实在不行,因为我认为我们去年的业绩、产品各方面都不错。这个决定出来我们本来以为是一片骂声,但没想到这1万多名员工心里非常踏实,这个公司坚守承诺,我们更加有信心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成功。所以我想跟大家讲阿里巴巴有今天并且我们对未来十年越来越有信心,我们坚守了客户利益第一、坚守了员工第二、坚守了股东利益第三。

事实上到今天为止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CEO像我一样,我很自信,自信并不是我狂妄,自信是我看到了未来,我们更看到了自己的员工。当然,说心里话我并没有看到很多股东对我们说"你这个公司好像真不太挣钱"。大家回忆一下两年以前发行IPO时,我在这儿路演了一场15分钟讲座,我跟大家讲电子商务在中国真正起来需要3-5年的时间,我相信那一天如果参加路演,我从香港到新加坡、到英国伦敦到纽约,我一路上讲电子商务需要3-5年的时间。第二、我们觉得这几年是需要投入的时间。第三、那时候投资者说阿里巴巴利润太高,我也觉得太高,哪有40%多的利润,这些利润应该返回到市场上去,这些利润应该聘请更多的优秀员工,因为真正电子商务市场的形成大概需要5-10年,10年以后整个世界的电子商务发生剧烈变化。

世界最强大互联网公司一定诞生中国:阿里巴巴有这个机会

我想跟大家讲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一定会超过美国。五年以前我在美国的演讲后,我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一定会超过美国的互联网用户,那时候又被人家笑,中国怎么可能会超过美国呢,中国这个管理、那个控制,但今天没有人那么说了。我说美国才3亿人,不能死人要不停的生孩子才能达到3亿,中国3亿人上互联网没几年就出来了,因为我们有13亿人口。我想讲美国电子商务很难发展,美国的渠道非常先进、美国的银行体系非常先进、美国的IT已经非常先进,所以它的整个电子商务就很难做,因为它太好了。所以我们认为十年以后中国会出现巨大的奇迹,全世界肯定有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是独领世界第一名,但是不是阿里巴巴我不知道,但这家公司一定来自于中国,这是我的结论。

三年以前我就在这儿讲的,全世界三大互联网公司中一定有一家来自中国,因为不可能在中国巨大的互联网国家中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成为世界第一,一定有一家。至于阿里巴巴能不能成为这一家我不知道,但我们为此而努力,我相信我们有这个机会。这是我们对未来的看法,我坚信世界最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一定会诞生在中国,阿里巴巴有这个机会。

要成为一家这么伟大的公司最缺的是什么?我认为我们最缺的是文化、管理和领导力。我刚刚有幸跟阿里巴巴13个高管,所有的总裁包括淘宝总裁、支付宝总裁、阿里巴巴高管这些人,在美国一片恐慌的时候我们到美国调研和学习,我们去了EBAY、雅虎、GOOGLE、微软、星巴克、GE,我们与索罗斯做了交流,我们也见了克林顿,人家说经济那么糟糕你们到美国学习什么?我说我们不知道学习什么,我们就来看看,但走的时候一定会告诉你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在美国待了18天,这18天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18天我们看到了我们偶像的公司有EBAY、GOOGLE、苹果,这都是我们想象中的公司。看了这些公司以后我们感受很深,美国一片萧条,每个人都在恐慌,今天这儿破产明天那儿裁员,绝大部分我们参观的公司失去了梦想,每个人考虑的是三个月以后做什么、下个月做什么,没有人想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做什么。

我在美国做了两场演讲,我说十年以前我跟蔡崇信先生两个人到了美国硅谷,去想要VC风险投资,那时候只要几百万美金,我们见了很多VC他们觉得中国不可能互联网。但我们看到了美国硅谷的梦想,那时候美国硅谷每天晚上灯火通明,很多技术人员挑灯夜战,很多技术人员告诉你我们的技术冲击着世界,我们发现礼拜六、礼拜天很多大楼里面都是人,根本找不到停车位,看到的是硅谷的激情和梦想。我们看到了美国梦想,因为这些美国梦想使我们回到中国的时候也希望在中国建立这样的美国梦想,我们希望在中国未来十年发展中也能创造这样的公司。但是十年以后我们回美国发现他们找不到梦想,他们想的是下个月怎么办,有一些非常有名的IT公司的工程师在讲产品的时候不是讲这个产品会影响多少人、帮助多少人,他告诉你这个产品能赚多少钱。如果连一个公司的工程师都在告诉你赚多少钱的时候,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看了以后我们更有信心,假如冬天的时候你失去信心、失去梦想、失去对未来的憧憬这家公司就像死人一样,我们去美国看的几家公司我可以告诉大家有几家公司一定不会在二十一世纪存在了,即使存在也像行尸走肉一样,他们没有对未来的展望。如果没有对未来的展望,一个人只有钱而没有理想和想法会怎么样,一家公司没有使命、没有对未来的展望我觉得这家公司活着还不如死了呢。我想告诉大家,阿里巴巴这十几天的考察,回来以后我们对中国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越来越大。当然信心必须建立在脚踏实地的路上,如果有愿景、有使命,但是使命和愿景都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而不是自己把组织人才落实到点点滴滴,那都是空话、都是不值钱的。所以回来以后我们又做了大量的改造,今天我想阿里巴巴对自己的愿景,我们刚刚过了十年,今年9月10号是阿里巴巴十周年,这十年我们从18个人、从一个梦想,一个证明在中国能够有电子互联网存在,十年来我们证明了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有市场,今天淘宝网有1.2亿用户,支付宝有1.79亿的用户,这样的市场我们证明了。

未来10年创造新商业文明:承担使命现在就行动

但是未来十年我们证明什么?今年9月10号我们将会向全世界的人,十年以前在我家里跟18个人讲了电子商务会存在,今年9月10号我们会向全世界宣布怎么看未来十年,我们希望未来十年利用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创造整个世界的商业文明,我们不愿再看到欺诈、不诚信,我们更不愿意看到不透明的公司、那些以赚钱为主的公司,希望通过互联网影响这个世界,完善商业世界,这是我们未来的使命。

大家觉得阿里巴巴用数据看到了去年金融风暴、经济出现问题,那你怎么看现在?未来怎么办呢?尤其这两天股票又发疯的涨,是不是金融危机过去了?第一、我不是算命的,我也不想做任何对未来的预测。去年在一次浙江商人大会上,所有的企业在那里讨论,都在埋怨别人,人家也问我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过去?我在一个上海的饭店里吃饭,老板娘过来了,这个老板娘是阿里巴巴的客户,他说你说冬天来我们不相信,现在真的来了。我说明年过去。她说明年怎么过去了呢?我说你会适应了,经济不好大家都会适应。

今天股市的回来、今天经济的回来我是这样看的,世界经济的本身问题没有解决,只不过是感觉回来,我认为第一点是世界经济开始适应了危机、采取了行动、充进了一些钱,并没有根本改变问题。第二、即使改变我们不应该因为恢复昨天而兴奋和骄傲,我们应该创造更好的明天,不能中小企业在未来十年还是战战兢兢度过每一天,我们不希望子孙后代还在担心美国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大家不要忘记这些东西。第三、做企业的永远不要盼望外面好或不好,我告诉大家外部形势好跟你没多大关系,外部形势不好跟你也没多大关系,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也有很烂的公司破产,经济形势不好也有很伟大的公司,不要埋怨外部,改变自己,做出行动。就像这次股东大会一样,去年我们答应了改革,我们现在就改革,从现在开始。明年的股东大会我特别希望我们分享的是我们怎么招聘人、怎么开除人、怎么管理的、怎么决策的,让很多中小企业从我们身上得到更多的经验,把我们犯的错误跟大家分享,通过这样让巴菲特教别人怎么赚钱,让阿里巴巴的用户学会怎么做企业。

我希望这家公司越透明、越明朗、所有的股东外界对我们明白的越多越好。

股票交易法则

译言-投资/理财/创业 作者:冰山中的海鲜

致投资者:

这篇文章是通向财政独立的一个重要布骤。一笔非常小的费用可以让你获得一系列的获胜准则,有助于你了解如何学习怎样购买和出售股票,怎样在股票市场中赚钱。每一个投资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者,都可以在股票市场中通过这些准则或得胜利。我的这10条法则的最主要的是减少输钱的风险和最大化利润在股票买卖过程中。

我并不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或投资顾问或大公司里的行政总裁。我只是一个辛苦工作20年,投资过,读过很多投资方面的书,受难过,错过和有过几次失误的个人投资者,推出了这10个准则想让那些想赚钱的人有路可寻。

我已经实现了我的财政独立而正在享受我投资的果实。如果在我生命中更早的有这10条准则的话我或许在很多年前就可以实现我的财政独立了。现在你可以让自己实现财政上的安全。

我一开始做股票交易的时候是在1990英国的股票交易市场。那以后我也在美国的股票市场交易过股票。感谢互联网股票经纪人们现在很容易购买和出售股票在全世界。

我做过很多研究通过研读投资书籍,出席投资研讨会和订阅投资杂志。我用了很多年收集了很多信息和发展了这个我经常用到的在我投资股票之前无论在美国还是海外的胜利准则。通过遵循这10个准则让我在股票交易里很成功。。。。十分成功!!!

我的这10个准则并不是一个"快速制富"的计划。它们只是一个指导方法去帮助你如何学习怎样去保钱,投资,盈利和去达到你的财政目标。我不能保证它会让你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但是它无疑对你上手的帮助很大。很快你会看到这些准则带给你的利益和你的财政繁荣。。。。。。明显地!!!

虽然一些准则会难以置信的简单和明显但是直到你在阅读,吸收和跟寻中非常明了的领悟了其中真正的意义你可能就不会再跟着它们了!!!

这10条准则适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渴望去达到自己财政独立和赚好钱真钱的人。。。。很多的好钱,真钱!!!

如果你想或得利益了解这些规则吧。

1)你不能预测未来。停止相信和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去做它。没一个人能够去"预测"什么事情会发生在未来。失控的市场往往会继续失控。廉价的股票似乎会更低廉和高价的似乎会更高价。不要很麻烦的去证明市场只是简单的让它做它想做的。

2)大钱来自点位定位(译者意:止盈)。你真的必须停止追逐你的圣杯(译者意:幻想中的盈利)应该把你的时间花在不同的点位定位规则上。这就是从普通人区分出专业人士的秘密。

3)价格决定一切。股市不遵循基本面。只是一种"观念"。为什么有另个相同的股票会有完全不用的命运在市场?

4)停止思维像一个机构。大资金的管理者对股市的表现不感兴趣。这似乎是很奇怪的一件事看起来,其实他们只对资金的管理感兴趣。所以当他们告诉你要"多样化"(译者意:分散投资的时候),只投资在过去有坚实收益,巨大的管理团队,坚实的这样那样的。。。对待着一些无意义的理由的绩优股。除非你只想要很少的回报。

5)99%技术分析都是垃圾。整个公司都是成立来去填饱你的B*S(译者意:愚蠢)在技术分析的形式上。把这些都丢掉然后回到最基本的方面上去。

6)质疑每样事情和每个人。甚至我。不要盲目的相信所有你读到的和听到的。小心哪些你读到的和甚至更加谨慎那些你原来相信的。在所有的意见后面只是某个人的个人信仰。

7)如果你要问你最好不要。我不敢相信人们真的去问别人是否应该持有或卖出股票在这个点位。当然的在你进场和出场前,我可以保证如果你问了这个问题你不会赚到钱。

8)我是在股票市场去赚钱而不是去在一个智力问题中获胜。没有一个人可以打败市场。在牛市中寻找财富在熊市中保持防御姿态。300%+的回报是容易可达到的在对的情况下,但是不要把这些都还回去在市场情况改变的时候。

9)一些人只是在股票里不能自拔。如果你黏附太多重视在你的交易帐户举例:如果你交易的钱是"害怕钱"(译者意:不是闲钱)你将不会有坚定的信念去遵守你的规则。如果你不能成功停止交易。要么了解你为什么失败要么把你的钱给可以做到的某人。

10)股票交易不是全部。它只是钱。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做你最好不要忘记。

盖瑞・贝斯基的10条行为金融学建议

盖瑞・贝斯基(Gary Belsky),那位ESPN体育台的总编辑?他也是投资大师?没错,就是这个盖瑞・贝斯基。这位现任ESPN的总编辑之前是一位成功的财经记者、作家、心理学家和个人投资者,其1999年出版的畅销书《为什么聪明人会犯大错误》精彩剖析了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及回报的影响。以下既是贝斯基对投资者在行为金融层面的建议。 
 
盖瑞・贝斯基的10条行为金融学建议
 
1、不要区分钱的来源  
留心周围,我们会发现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习惯把口袋里的钱根据钱的来源区别对待。比如,对于分红、退税等,他们花这些钱的时候十分大方。而对于自己工作赚来的钱,在消费的时候则会显得小心翼翼。其实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因为这无形中会消费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浪费了钱财。避免这种情况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一旦拿到分红、退税等,就把这些钱存进储蓄帐户,选择合适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盲目消费。
 
2、控制由损失带来的恐惧情绪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当我们损失100块钱时的痛苦情绪程度远比我们意外赢得100块钱时惊喜情绪的程度要高。但这句话并不代表,当我们的投资组合出现亏损时,我们还要死抱着它不放以希望他能出现惊天逆转挽回损失;同样,上述行为学也并不是说,当市场骚动,我们就要卖掉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投资组合。总之,投资者要控制恐慌的情绪,看准眼前的局势再采取适当的措施。
 
3、克服选择障碍
选项越多,选择越难。如果你也有这种“选择障碍”的毛病,不妨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比如,如果你不知道买基金好,还是买股票好,那么就想象一下你现在已经拥有这些投资,这样你就可以真实感受到现在持有哪类投资更令你感到痛苦?抛弃让你感觉痛苦的,选择感觉良好的,这么一来,选择题很快就做好了。
 
4、全局思考
人往往都有“偏见选择”的毛病,意思是说,人们在做思考或选择的时候,经常会把一些自己不喜欢想的因素,或者自己不喜欢的因素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又或者是考虑的比较少。这种做法通常会导致由于考虑不全面造成的投资损失。所以,投资者在做投资的时候,千记要克服这种“偏见选择”的毛病,把所有你喜欢不喜欢的因素都考虑进来,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
 
5、认识机会
人们常说,要抓住机会。但是,能抓住人生中的机会并借此奋斗一生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也是大多数人都对一时成功或偶然因素下的成功案例印象都比较深刻的原因。因此,也导致了过去两年来,很多人把自己的资金押宝在共同基金投资上的现象。因为他们看到那两年的共同基金表现很好。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基金表现好的真正原因。正是因为缺乏这样的深层次问题思考,今年基金回报大跳水才导致了这部人惨烈的投资亏损。
 
6、不要过分自信 
近一年来,很多人都感觉很受伤。但若要寻求深层次原因的话,恐怕还是因为这部分人自身过分自信导致的。他们自以为很了解市场,就开始大举投资,偶尔获得成功就沾沾自喜。殊不知,他们对市场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们也没有很认真的做好投资功课,因此投资亏损显然是必然的结果。事实上,即便是经验老道的投资者也不敢夸下海口说,自己的每次投资都能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7、承认错误
承认错误。听起来似乎是很基本、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做投资最重要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膨胀自己的自尊心或满足自己个人的爱好。要克服这一点,投资者需要和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投资决策,这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些不同的想法和思考,更重要是听取别人对自己决策的批判,从而完善自己的投资决策。
 
8、短期趋势并不是你的投资朋友
尽管过去很长时间,人们看待投资成功与否都是从最终结果来看的。但近几年来,人们似乎越来越关注市场短期的波动趋势,甚至对市场上的小道消息越来越感兴趣。随着市场短期波动或小道消息操作的后果只能是,增加投资成本,投资收益却并不见得有好的结果。因此,这里要建议投资者,市场短期波动和小道消息可并不是投资者的朋友。
  
9、防止信息泛滥
 
虽说知识就是力量,但过多的错误信息就会扮演决策破坏者的角色。已经有研究表明,那些经常用大量信息填充自己的投资者,并不见得比那些做好决策就远离信息轰炸市场的投资者赚的更多。 
 
10、不要频繁更换投资组合 
检查投资账户的频率越少,受到相关情绪波动的概率也就越小。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每年或每季度调整一下自己的投资组合已经足矣。

秦晓:商业银行的估值模型与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

秦晓:商业银行的估值模型与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
2008年12月01日 22:11 21世纪网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估值模型的解析,旨在建立一个以提升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为目标的分析框架。
 
  一、企业的价值和价值评估
 
  1.企业的价值
 
  估值是对企业价值的认识和判定。企业的价值有两个概念:帐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帐面价值可以视为会计准则核算的净资产,即总资产减去负债。会计准则虽然在一些科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fair value),但总体上讲仍是以历史成本为标准的,因而并不能体现企业的未来;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所显示的只是资产的数额和构成,而不能充分揭示资产的质量。市场价值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交易(也包括非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交易)的价格,它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是一种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非专业的投资者很难判定其价值,这就需要资本市场上的专业机构对其进行估值。
 
  2.估值的方法
 
  估值是对影响企业未来赢利的各种因素模拟和量化的过程,也是对企业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做出判定和测量的过程。估值的结果会因研究人员对相关因素的选择、判定有所不同,但其采用的分析框架,即估值模型应是基本相同的。
 
  估值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现金流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 DCF),即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做出预测并以资本成本为折现率,得出其目前的价值。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可比公司法,即参考同行业的可比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价格参数,计算出企业的市场价值。
 
  就外部环境而言,宏观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相关地区的法律、监管政策、税务、信用环境等在企业估值中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因素被视为企业估值的前提假设条件,本文不做专门讨论。
 
  就企业本身而言,影响其未来盈利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不同阶段有的是正相关,有的是负相关;企业又处于一个竞争性的市场,这些因素及其相关性还应与行业平均值作比较;此外,处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些因素也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估值模型的运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二、银行的估值模型
 
  商业银行(下称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的服务型企业,其盈利模式、资产负债结构与生产企业和非银行金融企业不同,这也决定了其估值模型的参数选择和所使用的方法。
 
  1.银行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负债结构特征
 
  从图1(见下图))可以看出,银行的主要收入源于生息资产产生的利息收入,主要支出源于付息负债产生利息支出。这就决定了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的管理获取利差收益。银行的另外一个收入来源是非利息收入,因为银行除了提供信用中介之外,还充当支付中介,投资、销售和代理其他金融产品。
 
  从图1还可以看出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与一般制造业相比有两个区别:一是固定资产只占左端(资金使用)的很小的份额;二是权益资本只占右端(资金来源)的很小部分。这就决定了银行损益表的两个特征:第一,营业支出中固定资产折旧的份额很小,员工费用的份额很大;第二,银行的贷款减值(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需要足够的资本来吸收,从而凸显资本充足率的保障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银行的估值方法
 
  1)估值方法之一:内在价值分析(股息折现法)
 
  一般工商企业采用现金流折现法(DCF)进行内在价值估值。银行的运营模式不同,其创造价值的流程不是货币-实物-货币,而是货币-货币,引入这个方法在技术上不成立。由于存在资本充足率保障的问题,银行的利润也不能全部视为可分配的现金流,所以银行采取股息折现法(Discounted Dividend Model, DDM)替代现金流折现法。
 
  股息折现法是通过建立财务模型来预测银行未来一段时期的盈利。假设银行增长曲线包括高增长、过渡增长和永续增长三个阶段,在此期间要根据监管要求和市场水平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其余的净利润被视为可分配的股息现金流,在设定时期的终端得到终值(净资产),然后将每年的股息现金流和最后一年终值折现后得到内在价值。
 
  这种方法不足之处是:
 
  a.不同银行、不同地区在满足了监管要求后,由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和管理层偏好的影响,资本充足率有一定差异。尽管银行的终值中包括了未分配利润形成的净资产,但与每年流出的股息相比,其贴现的时间太长,这部分价值不能真实体现;
 
  b.银行的增长曲线主观假设成分太强,其中不确定因素很多。
 
  2)估值方法之二:相对价值分析(可比公司法)
 
  与内在价值分析相对应的是相对价值分析,即可比公司法。可比公司法是参照同类银行市场交易(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格参数市净率和市盈率,相对而言市净率更加重要,这是因为:
 
  a.银行在损益表中作为支出提取的减值拨备直接影响盈利水平,从而影响市盈率。减值拨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稳健的银行可能会在界定贷款质量上更谨慎一些,在拨备上更保守一些;而另一些银行则可能相反。由于银行间减值拨备的提取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而净利润指标不能较好地反映当年的业绩。
 
  b.银行的运营模式具有较强的资本杠杆作用,为了控制这一运营模式的风险,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有严格的要求,市场对其水平也有预期。因而资本充足率或净资产是银行盈利和增长的基本约束。
 
  c.净资产作为累积的存量,当年减值拨备对其影响远远小于对当年利润的影响。
 
  d.市净率的使用可以补偿内在价值分析低估留存利润补充资本的不足。
 
  内在价值分析和相对价值分析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一般情况下,对银行的估值以内在价值分析为主,参考相对价值分析。
 
  三、利用估值模型提升银行的战略管理
 
  1.分析框架的建立
 
  运用估值模型可以解析、比较银行的经营和财务指标数据,揭示银行在运营和结构层面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管理层可以从中进一步了解到所取得的竞争优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发展阶段所不可避免的,还是战略选择或战略执行中的问题?改善这些问题的出路何在?代价有多大?在此基础上调整战略,加大战略的执行力,提升竞争力。
 
  把估值模型这个方法和工具移植到银行战略管理中,作为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一个分析框架,是一项颇有价值的探索。这一移植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这个框架的要点是:
 
  a.将可持续增长的税后净利润作为目标函数;
 
  b.确定影响这一目标函数的主要变量(经营和财务指标);
 
  c.揭示这些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变量的改进方案及最佳组合以满足目标函数的极大化。
 
  银行价值实现的流程可以简单表述为:
 
  从图 2可以看出影响银行盈利的要素是规模、成长性、业务结构、效率和资产质量,这五个要素即构成了分析框架的五个变量,对应于每个变量有一组与之相关的财务和经营指标。
 
  我们也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其中Y为利润,为上述的五个变量。
 
  2.要素分析
 
  下面,我们结合银行的战略管理对每个要素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做逐一分析。
 
  1)规模
 
  衡量银行规模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与其相关的指标是网点和客户的数额。
 
  银行是一个具有较强规模效益的产业,其规模效益主要不是表现在制造业存在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关系,而是表现为其资产规模和网点的覆盖率,因为它反映出一家银行能否更全面、更方便、更有效地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服务。
 
  拥有庞大客户群的大型银行不仅在存、贷业务上有优势,而且能得到更大的非利息收入的来源,这包括信用卡收费、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产品的经营和交叉销售等,从而获取范围经济的效益。
 
  由此,银行的规模效益可以表现为:
 
  巨额的生息资产+庞大的网点+广泛的客户群=高额的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业是一个少数大型银行垄断竞争的格局。由于成本的约束,偏远的社区、农村、低收入群体都不会是大型银行服务的主要区域和对象。中、小型银行也由此应运而生,从而构成了银行业多层次的产业结构,这包括: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s),地区银行(Regional Banks),全国性银行(National Banks),全球性银行(Global Banks)。 所以,银行的发展战略首先要确定的是市场的定位。
 
  银行的规模决定了其收入的大小,但这并不表明规模愈大愈好。庞大的规模也意味着庞大的成本和开支,网络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增加了总部集中管理、控制风险的难度。规模大也不表明盈利能力就一定高,在银行的价值实现的链条中,利息收入仅是开端,利润的形成还受到结构、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大型银行应特别关注这些相关的指标。
 
  2)成长性
 
  银行的成长性指标主要是总资产和净利润的增长率。
 
  估值模型假设一间中、小型银行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后会有一段快速增长期,然后经过过渡期进入稳定的永续发展阶段。增长的途径可以是自然增长(organic growth),也可以通过并购(inorganic growth)来实现。处于增长期的银行估值,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溢价。
 
  在新兴市场中,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民众收入的提高,银行业也得以发展。所以,成长性成为对新兴市场银行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外部和内部的约束条件,银行的成长也伴随着代价和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少代价,控制风险,增长的进程就会终止。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使增长成为均衡的、高效率的、可持续的进程。
 
  成长的外部约束是市场环境,包括宏观经济走势、行业周期、市场竞争等。成长的外部约束还表现为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包括核心资本),有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其杠杆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稳健的范围内。银行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把握和调整增长的节奏,避免大起大落。
 
  成长的内部约束表现为增长的效率,即支持增长的因素不只是资源的投入,更主要的是效率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点,从银行价值实现的链条看,第一环节中营业收入的增长要超过营业成本和资本支出的增长;第二环节中税前利润的增长要超过拨备前利润的增长,这样就可以实现利润的增长高于总资产的增长,进而达到分配股息后留存利润可以满足在自然增长过程中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不需要外部融资补充资本。效率的提高除了技术、人力资源和组织因素外,还会受到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的影响,战略管理需要沿着盈利链条环环深入。
 
  3)业务结构
 
  结构通常是指构成总量的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结构是深层次的,它决定了状态。对银行来说,结构表现在诸多方面,如:资产、客户、网点、人员、收入等。依照估值模型的逻辑,我们选择业务结构(或称收入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中再引入其他相关的结构指标。
 
  业务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比例关系: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这两个比例的关系突出反映了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存在的问题,它表现为对前者的过分依赖及形成的粗放、外延的发展模式。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原因是:中国银行业的利率是管制的,加之居民的储蓄偏好,使息差大大高于国际银行业的水平①。利息收入主要源于生息资产,生息资产的增加一是要大量消耗资本,二是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收费收入、投资中间业务收入和其它中间业务收入,它对资本消耗低,风险也易于控制。在发达的市场国家中,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一般都占营业收入的40%以上,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只有约15%。这种现象反映出成熟市场的零售业务与新兴市场相比较具有更大的空间。除市场发育度以外,监管政策也是一个原因。在中国依然实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经营其它非银行金融业务,如证券、保险等。而从事综合经营的国外银行,其非利息收入中这些业务占了很大比例。
 
  零售贷款主要是住房按揭、信用卡透支和耐用消费品贷款。扩大零售贷款的份额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模式的改变,以消费为主的零售业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银行应根据这一格局和未来走势合理配置资源;其次,零售贷款的利率较高,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除了上述这两对比例关系,银行的业务结构中还有两对次一级的比例关系,这就是:公司贷款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占比,零售客户中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的占比。
 
  优质大型企业是银行争夺的对象,这就形成了一个买方市场。银行方,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议价能力处于劣势,难以获得对方的贷款或利率被压低。而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条件差,形成了卖方市场。如果银行能有效地控制风险进入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收益。
 
  银行的客户结构被描述为“二八定律”,即占20%的高端客户对银行的盈利贡献可以达到80%,反之亦然。高端客户的存款多为利息较低的活期,因为他们不满足银行的利息收益,而是通过银行的资产管理或其他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获得更高的回报,这就给银行带来了更高的利差,更多的非利息收入。
 
  以上结构的调整对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可以视为战略转型。当然,伴随这一“战略转型”,银行人才结构、网络结构也要相应调整。
 
  4)效率
 
  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要素投入与服务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即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运用使给定的投入可以获取更高的产出,或以更少的投入得到同样的产出。
 
  从银行的盈利模式可以看出,投入主要是资金和营业支出。资金投入包括:资本和负债;营业支出和费用包括:人工、研发、销售、管理和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等。产出可用营业净收入(减值拨备前税前利润)或净利润这两个指标。
 
  在资金投入环节,提高效率的重点是降低资金成本,即在负债结构中加大零售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比重,将存贷比提高到合理水平②,提高贷款的议价能力,增加非利息收入。这些都涉及银行的结构问题,在前节已作了讨论。我们可以称之为结构性的效率问题,其改善的途径只能是结构的调整。
 
  第二个环节是营业支出和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投入产出关系。反映这个关系最主要的指标就是成本收入比。我们可以称之经营性的效率问题,其改善的途径是通过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成本控制。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和费用即为营业净收入,而成本收入比所表示的则是每获取一个单位的营业净收入所消耗的成本和费用(其中有含营业税和不含营业税两种指标)。
 
  成本和费用的主要构成是人工和固定资产折旧、摊销。银行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是支持银行业务的主要因素。人工成本的控制无疑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领域,但人工的数量和单位成本的降低必须顾及业务的正常需要和一定程度的激励。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银行,人工成本还会逐步上升。所以,人工成本的控制不能简单地压缩和降低,要把握的是:
 
  a.把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或行业平均水平。在中国银行业,前者通常约占20%,后者通常约占50%;
 
  b.保持营业收入的上升超过人工成本的上升。
 
  银行更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这不仅表现为大规模的负债和信贷,而且还表现为网点的建立、信息系统的建立,后者在财务上即为资本开支及其产生的折旧、摊销。资本开支要科学论证,精打细算,但它同人工成本一样,也不意味着压得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活动和成长。利润或净资产的增长超过总资产或贷款规模的增长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志。资本开支控制的原则是既要满足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又不能因之使利润的增长落后于总资产的增长。衡量银行效率还有一些其他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如:人均利润(收入)、点均利润(收入)等。
 
  5)质量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风险控制是银行经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从银行的价值实现链条看,收入减支出、费用后不等于税前利润,这中间还要对不良资产做减值拨备,减值拨备的大小对税前利润具有重大影响。要增加利润、提高银行的价值就要控制风险,减少相应的拨备。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信用成本(credit cost)是衡量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的主要指标。对资产质量的评判分类是依据国际五级分类制度,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在此框架下银行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级标准),其中后三类为不良贷款,其所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不良贷款比率,减值拨备总额与不良贷款总额的比为拨备覆盖率,信用成本是当年减值拨备额与平均贷款总额的比。
 
  国际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只是一个指引性的,对每笔贷款的评级及拨备的比例管理层有主观判断的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层的主观判断不受到约束,监管部门和市场对一间银行资产质量及其拨备状况所关注的主要是:
 
  a.风险偏好与风险控制能力的匹配。管理层对风险的判定和其承担风险能力应是匹配的,即具有较强控制风险能力的银行也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反之亦然。
 
  b.一致性。确定拨备比例的方法有个案和组合两种:个案法主要用于后三类不良贷款,对每笔贷款逐项作减值测试,根据未来可能损失的现金流计提;组合法主要运用于前两类贷款,根据相同特征贷款组合的历史损失统计计提。方法一经确定,管理层不应随意更改和调整。
 
  c.偏离度。监管部门通过抽查,监管银行贷款分类的准确性。
 
  d.迁徙率。贷款的分类是动态的,监管机构和管理层所关注的是贷款类别的负向迁徙,即贷款质量的下滑,特别是关注类到次级类的迁徙,因为这意味着不良贷款的生成。
 
  由于管理层对贷款可能产生的损失有一定的主观判断,这就造成业内对各类贷款减值拨备和拨备覆盖率的差异。总的来讲,充足的拨备和拨备覆盖率体现了银行应有的审慎态度,但也不能说拨备覆盖率愈高愈好,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不够强,这会造成信用成本的提高,进而侵蚀利润。
 
  6)有效税率
 
  税收在估值模型中被视为一个外部给定的条件。银行所能做的是利用税法中一些优惠和差异,通过合理配置收益和支出得到更低的有效税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对银行业的税法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有几点差异:一是中国征收中间环节的营业税,税率为贷款利息收入和收费业务收入的百分之五③,这在国际上是少有的,它对利润构成重大影响;二是特殊减值拨备(后三类不良贷款的拨备)不能抵税,形成损失后经财政部门批准核销后,再申请税务返还,但贷款总额的百分之一可以抵税。这种规定与银行应有的审慎作风、严格控制资产质量的政策不符。损失贷款核销审批程序复杂,银行账上一边是损失贷款,一边是同样数额的拨备,扭曲了银行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和利润的真实性。
 
  7)盈利能力
 
  以上通过规模、成长性、结构、效率和质量这五个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分析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最终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是净利润、平均股本回报率和平均资产回报率。
 
  净利润无疑是重要的指标,但其反映的是盈利的数量而不是盈利的能力,只有在相同规模的银行间这个指标才具有可比性。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回报率,即净利润和资产的比。其中主要采用的是平均资产回报率而不是平均净资产回报率,因为后者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偏低的资本充足率会提高净资产回报率,而前者排除了这一因素,将资金的成本,包括资本的成本全部考虑进去,相当于生产企业所用的投入资金回报率(ROIC)。回报率的指标主要不是看当年的,而是看以往和未来预测的复合增长率,因为它反映了各项要素的不断变化和对银行价值的影响。
 
  3.战略管理
 
  综上,我们对运用估值模型提升银行战略管理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a.银行战略管理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以在市场中获取同业估值的溢价;
 
  b.实现这一目标的要素是规模、成长性、结构、效率和质量;
 
  c.这五个要素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每项要素的改善都可能在短期对其他一些要素造成负面影响,因而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使应得的极大化,使由之付出的代价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d.对于处于不同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这五个要素的重要性和优先次序不同,应通过论证,找到瓶颈,合理配置资源,并根据其变动情况做动态调整;
 
  e.总体来讲应采取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发展的战略,战略调整有重点,有优先,但必须兼顾其他相关要素。
 
  (作者为招商局董事局主席,招商银行董事长)
 
  注释
 
  ① 2008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为3.19%,而国际性银行(以汇丰、渣打、美洲银行、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为例)的平均水平为2.58%,澳洲银行为2.03%,新加坡银行为2.14%;香港本地银行只有约1.74%。
 
  ② 在中国银行业贷款规模是受到监管当局控制的,2008年上半年不含贴现的存贷比平均水平为67%,低于国际水平。
 
  ③ 目前银行的营业税征收,对一般贷款业务一律以利息收入全额征收;对收费收入以全额征收;对转贷外汇业务按贷款的利息收入的差额征收;对证券投资收入按差额征收。由于营业税征收的计税范围与会计准则中营业收入的界定有区别,通常银行的营业税相对营业收入的之比高于5%。